中国需要来一场金融“扫盲运动”

中国人普遍很害怕“运动”二字,很容易联想到“大跃进”、“文革”、“批林反孔”等事件。事实上,“运动”也有他独到的好处,就是迅速刮起一阵旋风,让大家都动起来。比如建国初的“扫除文盲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万象更新,其中两大群众运动影响深远,一是扫除文盲运动,二是爱国卫生运动。这两大运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面貌,像我这样的“80前”几代人应该对这两大运动都有些印象。

简要向“80后”介绍一下这两大运动:根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资料,“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文化的浪潮中。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6年,周恩来总理号召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文化进军,于是,第二次扫盲运动又掀起高潮;两年后,陈毅元帅在有关会议上说:扫盲是使6万万人民睁开眼睛的工作,非干好不可,第三次扫盲运动吹响了号角。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爱国卫生运动始于1952年,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是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爱国卫生运动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是新中国卫生奇迹的主要经验之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建国60多年后,中国文盲极少了,卫生条件提高了,中国人也开始有钱了,终于有机会抬脚迈过小康社会的大门槛,然而,就在此时,广大人民群众却不幸地发现理财之路崎岖不平、坑洼众多,未来的财务前景云山雾罩、模糊不清。

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远非完善,对金融保险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不力。2015年的股市“疯牛”犄角尖锐,将大面积中小股民戳翻在地,肆意践踏;不良P2P平台开展“互联网+诈骗”得手后,纷纷卷款跑路、逍遥他乡;“亿万富姐”非法集资、“美女老总”保险骗局、“私募一哥”戏剧落幕、“泛亚有色”旁氏诈骗、“中晋系”美女炫富、崩盘。中国老百姓,你的钱包可安好?

另一方面,从需求侧看,中国老百姓个人财务安全度脆弱,家庭财务健康堪忧,绝大多数个人和家庭都面临早亡、医疗和养老金缺口的巨大财务风险而不自知。从供给侧看,中国寿险业产品结构失衡、保障功能偏弱,证券投资业风险“雷人”,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业依赖国家隐性“刚性兑付”急剧发展,但大都只提供中短期高息存款替代业务,投资市场缺乏高质、长期的投资标的,整个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知易行难。中国老百姓,你的财务可健康?你的未来可有保障?

无论是为了中国金融行业的风清气正,抑或是为了将“为人民服务”之口号落到实处,还是为了应对中国史无前例的老龄化巨大挑战,中国都应该立马、持续地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金融扫盲运动”。

这一运动既关系民生,又影响国运,其领导层级越高越好,最好参照扫除文盲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层设计;其力度越大越好,最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推行机构,专司金融扫盲这一重大职责;其启动时间越早越好,最好是立马开展,为老龄化社会的必然到来早一日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的很多事情,其实完全无需参考所谓的“国际惯例”,只需本着“为民造福”的精神、依凭常识和常理,就完全可以全力去推进,例如建国时开展的扫盲运动和卫生运动,例如迈入小康社会时亟需开展的金融扫盲运动,这些工作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我个人认为,中国个人财务安全、家庭财务健康、社会金融体系成熟度等方面的问题已经非常、非常严重,开展国家战略级的“金融扫盲运动”完全无须过多论证。如果就是需要参考“国际惯例”才能大力推行这样的善政,我也可以列出以下信息以资参考:
2011年,美国国会下“金融扫盲和教育委员会”(Congressionally chartered Federal 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Commission)发出白皮书《推进美国人民的财务成功——金融扫盲国家战略2011》(Promoting Financial Suc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trategy for Financial Literacy)。该委员会由20多个美国联邦机构依照2003年的金融扫盲和教育改进法案(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设立,由美国财长担任主席,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担任副主席。(作者注:Financial Literacy一词也有直译为“金融素养”的,我个人认为意译就是“金融扫盲”,不一定准确。),该委员会还搞了个政府网站MyMoney.gov(我的钱.政府) ,可见美国从国家战略层面非常重视金融扫盲,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的金融扫盲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Financial Literacy)。
新加坡在这方面的工作更加接地气和行之有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负责一项国家财政教育计划(即金融教育,新加坡的译法)“存钱有方,理财有道”(MoneySense),该国家级项目与新加坡理工学院联手创办理财通识学院,为新加坡国人提供免费的理财教育课程。课程不仅免费,也不推荐任何财务产品,立场中立,协助新加坡建立核心经济及管理金钱的能力,让国民做出合适的财务抉择。
2015年11月,香港也发布了类似的计划“香港金融理财知识和能力策略”(Hong Kong Strategy for Financial Literacy)。(作者注:此处可见Financial Literacy香港译为“金融理财知识和能力”。)
由以上可见,金融扫盲工作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或地区)战略的最高层面,这是因为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基本的金融和理财知识,对公民个体幸福和国家社会稳定而言,都将越发不可或缺、非常重要。
对于中国而言,实现和谐社会、伟大复兴,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金融扫盲运动”同样绝对不可或缺。我相信,就像建国初的扫盲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打开了建设新中国的崭新局面一样,“爱国金融扫盲运动”也将打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局面。